貫嶺供品:承載敬畏與追思的傳統(tǒng)文化
寧德網(wǎng)消息(黃若寒 文/圖)福鼎市貫嶺鎮(zhèn)地處閩浙交界的福鼎市北部,,素有福建“北大門”之稱,,與浙江的蒼南縣,、泰順縣毗鄰,,距福鼎市區(qū)8公里,、蒼南縣26公里,、距省會福州238公里,、離浙江溫州76公里,。
因福鼎貫嶺地處閩浙交界處與浙江泰順,、蒼南、平陽相接壤的特殊地理歷史文化等關(guān)系,,兩地的政府,、民間在政治、經(jīng)商,、文化交流頻繁,,福鼎、霞浦,、柘榮,、浙江泰順、蒼南,、平陽除了傳統(tǒng)節(jié)俗外,,還擁有豐富、相同的民間信仰,,民間往往在本地境內(nèi)供奉神明,,逢上節(jié)日祭祀,全村全境都要做“福”,,并請廚藝師制作祭祀供品(生禮)以敬請神明,,還有“春”“秋”兩祭,各姓族人請廚藝師制作祭祀供品(生禮)在祠堂祭祀祖先,。由于民間的祭祀習(xí)俗為傳統(tǒng)民間祭祀供品(生禮)制作技藝提供了重要的生存,、發(fā)展空間和展示平臺。
南宋時期,杭州藝人紛紛遷徒浙南,、閩東山區(qū),,帶入不少民間藝術(shù)和生活習(xí)俗,民間祭祀供品(生禮)這種傳統(tǒng)制作技藝也被傳入,。
福鼎貫嶺民間祭祀供品(生禮)傳統(tǒng)制作技藝,,是貫嶺松洋村易氏傳承百年的為敬神、祭祖時所需供品(生禮)的制作工藝程序:選料—造型(插鐵枝)—定型(烹煮)—布型(裝盤)—成型(掛網(wǎng)紗油,、紅<白>線,、樹枝葉)。供品(生禮)選料考究,,主要技藝在插鐵枝和定型,,體現(xiàn)較高技藝性和藝術(shù)性。供品(生禮)的名稱起源傳說歷史典故,,如《封神榜》中的“姜太公釣魚”“雷震子唐關(guān)救父”“西伯侯吐子”“陳靖姑脫胎”“筆架山”“鳳凰朝陽”等。
祭祀供品傳統(tǒng)制作技藝傳承人易會意,、易會遠是從曾祖輩,、祖輩、父輩(清末明初)歷經(jīng)百年傳承,。其供品選料考究,,制作工藝精湛,制品形象生動,,制作工具鐵枝(01~10號)是從第三代易景豹傳承遺留下的,,至今約七十幾年。
傳承人易會遠給筆者介紹了幾件典型民間祭祀活動供品制作工藝,。如一名為“陳靖姑脫胎”的供品,,該名稱起源與傳說陳靖姑有很大關(guān)系。在當?shù)叵鄠?,有一長尸鬼在貫嶺為害百姓,,當?shù)匕傩罩狸愭汗脽挼孟煞ā⒎ㄐg(shù)高明,,于是向仙姑求助,,可此時陳婧姑已有身孕數(shù)月,為拯救百姓,,她毅然脫胎斗鬼,。由于陳婧姑做法術(shù)時須將草席漂浮水面,在草席上搭臺作法,。在與長尸鬼斗法中,,因她身懷胎兒,心力不足,隨時可能被水淹沒,。此時,,忽然從草叢中闖出一群鴨子,將草席四周叼住,,不讓草席下沉,。斗法中,天降大雨,,陳婧姑終因動了胎氣,,難產(chǎn)而死。臨終前,,她告訴村里百姓,,為感謝鴨子的救命之恩,婦女坐月子時不要吃鴨蛋,。因此,,時至今日,婦女坐月子只吃雞蛋,,不吃鴨蛋,,也由此演變了祭祀供品“陳靖姑脫胎”。
其制作流程:先選用1~1.5公斤,、體態(tài)均勻的成年鴨,,按常法進行宰殺放血、退毛,、去內(nèi)臟后,,清洗干凈,保持整只胴體,,宰殺時刀口宜小不宜大,;褪毛時不要損破表皮以保持外形完整;去內(nèi)臟時不能開膛破肚,,只能從肛門處挖小洞取出內(nèi)臟,。接著將備好的2只鴨胴體,用鐵枝從鴨左掌底部插入,,穿過鴨腿,、身體、頸直至頭部,,用細線把鴨右腳彎曲捆綁,,后將鴨翅膀展開用竹枝、細線固定,;用鐵枝從另一只鴨右腳插入依次做出,。再將造型好的鴨放入裝滿熱水大鍋中,,加火燙煮定型。加火燙熟過程中要用手抓住鐵枝反復(fù)翻動鴨,,避勉變型,。而后把煮熟定型好的鴨豎立起來,將固定翅膀,、鴨腳的竹枝,、細線去除,用薯或藕粉加水蒸制出一薄片(10~20mm),,置于兩只鴨之間,,用鴨嘴銜住,然后用紅色粉絲披掛鴨身,,裝禮盤,,盤內(nèi)用各種青菜或小葉樹枝點綴。一盤“陳靖姑脫胎”便制作完成,。
另外,,他還介紹了“姜太公釣魚”制作方法:選用1~1.5公斤品相完整豬肺1個、小肚1個,、香菇1朵,、生網(wǎng)紗油0.5~0.8公斤,清洗干凈,。把整個豬肺、小肚放入裝滿熱水鍋中,,加火煮熟,,在煮過程中要保持整個豬肺、小肚個體態(tài)完整,。用鐵枝從豬肺底部插入至氣管外,,立起來,把氣管部分作為“頭部”,,用兩棉花定在“臉部”成“眉毛”,,用1片棉花定“臉下部”做成“胡子”,用2粒黑豆定成“眼部”,,同時做“鼻子”“嘴”等造型,。再用生網(wǎng)紗油披肩,用1根小竹枝置于“手部”,,作為“釣魚魚桿”,,再把小肚底部整平,放置身旁當作“魚簍”,。然后用紅色粉絲披掛其身,,裝禮盤,盤內(nèi)用各種青菜或小葉樹枝點綴。
制作完畢后,,供品形象生動,,鴨子昂首闊步、栩栩如生,;而豬肺經(jīng)加工后,,有眼有鼻,大腹扁扁,,果然有幾分“姜太公”之風度,。
多年來,易會意兄弟為浙江蒼南,、平陽,、泰順,和我省福鼎,、柘榮,、霞浦、福安,、寧德,、泉州、安溪等地祭祀活動制作供品,。他說,,過去每年人們會請十幾次,如今少了,,一年偶爾做幾次,,且基本集中在浙南。
他說,,為了保護和傳承該項民間傳統(tǒng)工藝,,他將傳下的鐵枝編號封存,另外仿制一套鐵枝,,平時人們邀請時使用,。同時,每年他們在家里舉行一次該工藝制作活動,,以便傳承和發(fā)揚,。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