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是面放大鏡(旅游漫筆)
再苦再累,,回家過年,。對很多身在異鄉(xiāng)的人來說,,春節(jié)是每年難得的機會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在這短短的七天時間里,筆者和很多異鄉(xiāng)漂泊的人一樣,努力地重新認識自己的故鄉(xiāng),。
筆者的故鄉(xiāng)在中國東部一個的縣城,這幾年每次回去,,父母和朋友都要給我介紹,,這里新建了一個廣場,那里新開了一家超市,,這里正在規(guī)劃高鐵線路,,那里的地鐵馬上就要施工了。對筆者來說,,每次回去所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故鄉(xiāng)。
當然,,這些表面上看上去的不一樣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那些深藏在背后的變化。這要從筆者的成長經歷說起,,小時候,,筆者在鄉(xiāng)鎮(zhèn)長大,高中來到縣城,,大學來到一線城市,可以說,,經歷了中國農村到一線城市的多樣生活,。
不得不說,現在的故鄉(xiāng)讓人欣喜,。就生活便利程度而言,,故鄉(xiāng)比以前進步了不少。得益于互聯網的發(fā)展,,在縣城里,,也可以隨時用滴滴打車出行;同樣,,也可以在手機上找到自己喜歡吃的地方,。以前,商店晚上八點就關門了,現在也能營業(yè)到近十點,。以前,,想看場電影,只能在自家的電腦上,,如今,,在縣里也能走進電影院,欣賞到巨幕電影了,。以前,,到了過年的時候,飯店基本都停業(yè)了,,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酒店過年期間仍在營業(yè)。這些生活中的種種細節(jié),,讓過慣了大城市生活的筆者,,回到故鄉(xiāng)不再像之前那樣那么不適應了。
春節(jié)期間,,筆者也走進了縣城里不少的農村,,整齊的街道,干凈的路面,,似乎成了每個村的標配,。
不過,故鄉(xiāng)這些外在的改變,,似乎并沒有掩蓋筆者對故鄉(xiāng)內在的憂慮,。看到農村親戚家的小孩手拿一部蘋果手機,,每天拿著手機玩時下十分火熱的網絡游戲,。筆者很是吃驚,詢問后得知,,是家里人在孩子再三要求下,,不得已才買了這部手機,而孩子的父母每年收入并不寬?!,,F如今,網絡的確發(fā)達了,,但是農村孩子的精神生活似乎并沒有豐滿起來,。記得小時候,農村的孩子們還能專心看看書,,如今,,很多孩子的精力都轉移到了網絡的虛擬空間當中,。看到小時候曾經游泳的小河,,如今已被泥沙和雜草占據,,心里說不出的滋味,現在的小孩,,又該去哪里尋找我們兒時的那些純真自然的樂趣,?
跟一個基層干部聊起來,他在思考農村的未來:年輕人都出去了,,孩子也慢慢被帶出去了,,只剩下老人留守。這幾年,,國家對農村的政策支持的確不少,,但如何能化作農村發(fā)展的內生動力?
站在傳統(tǒng)與現代的交匯處,,經歷過城市與農村生活的洗禮,,春節(jié)這短短的七天,對于筆者來說就像一面放大鏡,,將這些過去與現在的差異感一下集中放大了出來,。
責任編輯: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