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約收購引來游資爆炒,!“面粉貴于面包”的游戲能持續(xù)多久,?
12月3日,漢商集團股價再度大漲5.7%,。至此,從11月28日起的短短四個交易日內(nèi),公司股價已大幅上漲37%,,而引爆公司股價的則是卓爾系發(fā)起的要約收購,。
不過,,在最新股價已明顯高于要約價15.79 元/股的背景下,外界關(guān)注的是,,卓爾系的要約收購是否還能如愿達成?漢商集團未來的股價走勢將如何演繹,?希冀從中博弈套利的投資者是否還有勝算,?
近年來,A股要約收購案例層出不窮,,但與以往案例相比,,閻志領(lǐng)銜的卓爾系此番對漢商集團發(fā)起的要約收購卻頗為“獨特”。
首先,,閻志計劃要約收購漢商集團9.5%股權(quán),,若如愿購得上述股份,卓爾系合計持有漢商集團股權(quán)比例將達到39.5%,,加之漢陽國資另持有逾35%股權(quán),,收購?fù)瓿珊鬂h商集團剩余的社會公眾股占總股本的比例將降至25.44%,距離“社會公眾股不足25%”的退市紅線已相差無幾,,故本次要約收購堪稱是“極限要約”,。
其次,在震蕩的市況下,,漢商集團股價短短幾個交易日便沖破要約價的情形,,較之前也頗為少見,也將本次要約收購帶入了不確定之中,。
“漢商集團最新股價的確已超過要約價格,,如果至要約期滿市價仍高于要約價,那么閻志方面的確可能收購落空,,但核心問題就是股價走勢會否一直強勢,。”一位私募人士告訴記者。
在本次要約收購發(fā)出前,,漢商集團股價表現(xiàn)波瀾不驚,,且在最近一兩周內(nèi),漢商集團基本面也沒發(fā)生改變,,故引發(fā)公司股價大漲的直接誘因就是閻志的高價要約,。“在此背景下,短期內(nèi)市價反而高出要約價顯然是不合理的,,也是失真的,。待要約收購期滿后,公司股價大概率將會回歸正常,。”
在另一方面,,要約收購發(fā)生的背后往往帶有投資者之間的博弈,,但當(dāng)二級市場股價高于要約價時,則無異于封死了套利博弈空間,。
對于在要約收購出臺前持有漢商集團股份且不想長期持有的投資者而言,,閻志提出的高價要約為其提供了一個逢高套現(xiàn)的機會。
如今二級市場股價超過要約價,,相關(guān)投資者相比之前預(yù)期則可獲得更高的收益,,且規(guī)避了各種不確定性(如時間成本、要約比例等),。
記者注意到,,漢商集團最近兩個交易日成交量快速放大,也顯示出一些投資者已選擇“落袋為安”,。
在上述私募人士看來,,漢商集團當(dāng)前的連番上漲就是游資非理性炒作的結(jié)果。由于漢商集團前兩大股東陣營已合計鎖定持有了上市公司逾六成的籌碼,,導(dǎo)致二級市場交易中“盤口”較輕,,一筆較小的資金便可引發(fā)股價較大的波動,一些短線游資便利用這一特點拉升股價引發(fā)投資者跟風(fēng),,進而炒作獲利,。
的確,上交所“龍虎榜”數(shù)據(jù)顯示,,漢商集團12月3日二級市場交易中買入前五位皆為營業(yè)部席位,,但最高買入額也僅有208.21萬元。
上述私募人士提醒投資者,,若追高買入尤其高于要約價買入并持有,,不僅接受要約的相關(guān)股份可能產(chǎn)生虧損,待要約期滿,、股價回歸正常后,,其剩余的持股也可能遭遇虧損。“既然已確定了是游資借機炒作,,且在漢商集團基本面沒有發(fā)生變化的背景下,,投資者若想?yún)⑴c漢商集團股票交易,要格外謹慎,,且勿盲目博傻,。”
責(zé)任編輯:陳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