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吃”三通 快遞格局生變,?
頻繁入股快遞公司的阿里巴巴,,終于集齊“三通”。
繼圓通,、中通之后,申通也轉投阿里麾下,。3月11日早間,,申通快遞發(fā)布公告稱,阿里巴巴將投資46.6億元,,入股申通快遞控股股東公司德殷投資,。10日,德殷投資及實際控制人陳德軍,、陳小英與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簽署了《框架協議》,,擬新設兩家與德殷投資處于同一控制下的子公司。
公告顯示,,本次交易完成后,,申通快遞將與阿里巴巴在物流科技、快遞末端,、新零售物流等領域進一步探索合作,。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未發(fā)生變化,仍為陳德軍和陳小英,。
而阿里巴巴此舉使得其在快遞產業(yè)的布局得到了進一步擴大,,傳統(tǒng)的“三通一達”格局中,目前僅剩韻達一家沒有阿里巴巴參股,。
受此消息影響,,昨日開盤申通快遞直接漲停,最新價報22.48元/股,,目前市值313億元,。
布局物流多年,“三通”及百世背靠阿里
截至目前,,阿里已完成對圓通,、中通、申通,、百世等四家快遞公司的戰(zhàn)略投資,。
最先納入阿里物流生態(tài)體系的是百世物流。這家快遞物流企業(yè)在上市之前就獲得了阿里系合計6輪融資,,阿里系的股份占比在其上市時已達29%,,為第一大股東,投票權更是高達46.6%,。
2015年,,阿里283億元入股蘇寧云商,其中95億元用于蘇寧物流即天天快遞,。隨后,,阿里巴巴聯合旗下云鋒基金投資圓通快遞,當時持股約11%,。2016年10月圓通快遞借殼上市,截至2019年1月4日,,阿里巴巴系合計持有圓通快遞近17%的股份,。雖然阿里在2018年四季度減持圓通逾50萬股,但仍是其第二大股東,。
2018年5月,,阿里系向中通快遞投資13.8億美元,持股約10%,。目前,,阿里巴巴對中通快遞持股約8.43%,為其第三大股東,。
申通與阿里系在資本上的關聯也始于這一年,。申通與其他通達系一道,全面清空所持豐巢科技股份,,轉投阿里設立的菜鳥子公司浙江驛棧,。根據當時公告,菜鳥子公司浙江驛棧共獲得31.67億融資,,股東包括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百世等,其中,,申通投入1億元占該公司1.40%股份,。
阿里此次完成對申通快遞入股,也就意味著中國快遞市場幾大主要物流公司中的“三通”(申通,、圓通,、中通)及百世,背后均有阿里的身影,。
對此,阿里巴巴方面表示,,物流行業(yè)是國家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阿里巴巴希望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將物流成本從目前的GDP占比16%降低到5%,,從而提升整個制造業(yè)的效率,。
以2018年三季度公布的營收數據計算,圓通,、中通,、申通是中國在A股上市民營快遞業(yè)中第二至第四位的企業(yè),,如若加上美股上市的百世(三季度營收71.89億元人民幣),四家快遞公司營收合計224.42億,。
1 業(yè)績不佳,、滿意度不高,阿里為何選擇申通,?
2月3日,,國家郵政局發(fā)布2018年快遞服務用戶滿意度、時限準時率調查結果,??爝f企業(yè)總體滿意度排名依次為,順豐速運,、郵政EMS,、京東物流、中通快遞,、韻達速遞,、圓通速遞、百世快遞,、申通快遞,、德邦快遞、優(yōu)速快遞,。
值得注意的是,,申通創(chuàng)始于1993年,是“三通一達”中成立最早的快遞企業(yè),。不過,,早先業(yè)績與其他幾家快遞企業(yè)不分上下的申通,在近年來卻表現不佳,。
截至2018年前三個季度,,申通快遞營業(yè)收入為111.03億元,其凈利潤為16.11億元,。相比之下,,順豐控股、韻達股份在A股上市后的凈利潤分別為30.28億,、19.81億,,均超越了申通。
從2016年初以來,,申通快遞股價總體呈下跌趨勢,。其曾在2016年1月5日創(chuàng)下47.34元最高價,去年8月最低點僅為14.21元,。市值在兩年半內蒸發(fā)超過450億元,。
申通股價一路下行或與其不斷增加的股權質押有關,。根據申通快遞2018年一季報,申通前十大股東中,,僅陳德軍和上海磐石熠隆投資未進行股權質押,,公司有近36%的股份被質押。
不過,,不容忽視的是,,申通在2018年持續(xù)加強對轉運中心投入,先后收購了北京,、武漢,、貴州、昆明等地的中轉中心,,以提高轉運中心直營化比例,,從而提高收入和服務。
“阿里入股申通的時機非常好,,申通估值處于相對比較低谷的位置,,也是扭轉回升之前。”貫鑠企業(yè)CEO,、快遞專家趙小敏稱,,在過去的一年里,市場加速擠掉泡沫,,目前的申通估值處于合理位置,。
與此同時,阿里為了實現買全球賣全球以及國內24小時,、全球72小時的目標,,國內國際商品進入中國需要電商承擔更多的責任。將申通納入體系后,,將使電商快遞網絡承擔更大的責任,。
“對申通真正的考驗,在于四季度旺季到來之前,,能否利用好淡季來改善自己的經營管理,、網絡建設、團隊重塑以及服務提升,。加之阿里入股后,,申通的美譽度和認可度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時,,申通的網絡信心也會得到非常大的改善,這有利于申通用更多時間來改善自己的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如果這幾點都做到的話,,那么申通在今年下半年的排名和份額會有非常大的提升,。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韻達的估值一直比較高,,尚未納入阿里物流體系,。不過,距離雙方動作也許不會太遠,。截至發(fā)稿,,對于此事,韻達方面未正面回應記者,。
2 阿里大物流布局中,,申通有何價值?
業(yè)績快報顯示,,申通快遞2018年實現營業(yè)總收入170.14億元,,同比增長34.4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45億元,,同比增長37.46%,。截至2018年末,申通快遞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84.90億元,,同比增長25.73%,。
根據公告,阿里通過投資申通快遞母公司的方式,,將間接獲取申通14%股權,,此舉看作是入股圓通、百世,、中通之后的延續(xù),。
“上千億不夠就投資幾千億,把阿里巴巴的大部分的投資都投在這上面,,”去年5月31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表示,阿里巴巴將投入千億人民幣建立全國智能物流骨干網,。
早在2013年,,阿里巴巴、銀泰集團聯合復星,、富春,、順豐、“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及相關金融機構共同合作組建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阿里巴巴的電商開放平臺模式類似,,菜鳥自身不做快遞,,而是通過平臺模式,用技術手段提升系統(tǒng)運力,。
隨著電商的迅猛發(fā)展,,快遞量也快速增長。以天貓雙11為例,,單日物流訂單量從1.52億增長到10.42億,,物流難度指數級增加,但前1億個包裹的簽收,,從9天提升到2.6天,。從2012年至今,全國快遞平均攬收簽時效已經從4天以上,,提升到2.5天左右,。
截至2018年底,菜鳥物流的市場估值已經達到1325億元,。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目前“三通一達”所在的加盟制電商物流市場已經基本沉淀下來,處于開始歸位的階段,。目前在京東和順豐兩強并立的情況下,,作為流通企業(yè)的阿里為了在國內市場站牢,實現更穩(wěn)定高效的配送服務,,菜鳥需要強化其平臺化的優(yōu)勢,。而阿里通過投資入股深化合作,則是正在通過資金的紐帶,,打通倉干配送資源,,增強其對快遞業(yè)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他認為,,數字供應鏈轉型中,,商流、物流,、資金流合筑的數字化供應鏈大閉環(huán)結合得更加緊密,,系統(tǒng)的優(yōu)化需要集群協同,而菜鳥已經初步形成平臺型供應鏈的形態(tài),。合作伙伴越多,,對數據的顆粒度就會更細化。
“日本物流企業(yè)生態(tài)間通過小額持股,,形成生態(tài)協同并實現全局優(yōu)化的模式已經十分成熟,。”他介紹,,日本模式為中國物流企業(yè)的協同優(yōu)化提供了參考。目前碎片化的中國供應鏈優(yōu)化過程,,一定是全局的優(yōu)化,。他認為,從價格競爭到價值競爭,,需要從鏈條上優(yōu)化。而阿里作為平臺型供應鏈企業(yè),,為了實現全流程的效率優(yōu)化,,只能與合作伙伴企業(yè)捆綁得更緊密,合作的層級更深,,才能積累影響力和話語權,。
3 阿里捆綁“三通”,順豐會焦慮嗎,?
在菜鳥與“三通一達”合作日漸緊密的同時,,有聲音認為遺忘的快遞龍頭順豐正在面臨挑戰(zhàn)。
根據已公布2018年業(yè)績的三家快遞公司財報,,順豐營收雖居首位,,但27.6%的增速遠低于申通的34.42%與韻達的38.48%;同比增長-4.57%的凈利潤更是遠落后申通37.46%與韻達67.34%的同比增長,。
在順豐控股一直構建的“護城河”業(yè)務增長乏力之時,,其他快遞物流企業(yè)卻在不斷強化重視服務的時效配送業(yè)務。中通快遞的“次日達”,、韻達股份的“韻準達”等服務均承諾了頗具競爭力的服務性價比,。
此外,早在2017年6月,,順豐與菜鳥,,雙方相互指責對方暫停開放數據接口事件更是被解讀為雙方交惡。
不過,,也有業(yè)內聲音認為,,無論是短期還是中長期,菜鳥是做物流界的淘寶和物流神經中樞,,順豐則定位于物流,、流通、數據,、貿易,、商業(yè)等板塊,通達系企業(yè)則相對處于價格驅動和人員聚集階段,,彼此之間缺少可比性,,菜鳥都會和順豐是戰(zhàn)略合作關系,。新京報記者 楊礪
責任編輯:陳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