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陸糧:南溪水庫暢想
連日大雨下個不停,端午前后這種高溫高濕的日子十分難受。下午三點光景,濃云移出,太陽露出半個臉。聽游泳群友說,南溪水庫這些日子蓄水充沛,大壩溢洪,很想去看看這一難得的景觀。于是乘雨停間隙,邀上好友,向著大山里的南溪水庫急馳而去。
車子盤旋在峽谷中的山間公路上,兩旁的大山郁郁蔥蔥,峽谷底下奔騰的河流發(fā)出的轟鳴聲,打破了山中的寂靜。放眼車窗外,遠處的大山,蒼茫寥廓,綿綿起伏,淡藍的色彩,飄浮的云霧,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畫輝映在天地之間。
臨近大壩,雄渾的水聲已經沖進車窗里,山谷中升騰起一片水霧,轉過彎來,卻見遠處雄偉的大壩上,寬闊的飛瀑掙脫了水庫大壩的束縛,呼嘯著向著壩底傾瀉而下,雪白的飛瀑像是一幅巨大的銀幕懸掛在壩身上。
站在大壩邊上,望著水庫中綠油油清爽爽的水面,我的思緒又飛到五十年前的景象。
福鼎的南溪水庫工程是1971年開始勘測設計,1972年破土動工建設的,那時我們還都是十一二歲的小學生。我至今清楚地記得,擠在龍山橋頭的人群中,看著當年的縣革委會領導親手按下電鈕,點響了炸山開路的第一炮。從那時起,全縣人民開始總動員,各機關單位、街道和公社鄉(xiāng)村生產隊都行動起來,組織起龐大的建設和民工隊伍,帶著口糧和換洗衣物,奔赴修建南溪水庫的各個工地。在20世紀70年代,這是福鼎縣,也是寧德地區(qū)最大的中型水利工程,集發(fā)電、灌溉、防洪、供水綜合效益于一體,在當年國內生產力還比較低下,水電工程施工力量還不強,技術裝備還比較薄弱,社會基建物資供應和建設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 近萬名的建設者們風餐露宿、劈山開路、炸山取石、壘石筑壩,進行艱苦卓絕的建設施工。當年我曾跟隨父親到石竹坑建設工地去看過,大量的民工就住在山坡上搭建的簡易黑色瀝青氈房里,竹木搭建的工棚就是各工段的指揮部,大山里,滿眼是熱火朝天的工地,不絕于耳的是叮當作響的打鐵聲、勞動號子聲、指揮的口哨聲、柴油發(fā)電機的咆哮聲、風鎬打鉆聲、炸山取石的爆炸聲和廣播喇叭的歌曲聲,聲音鼎沸,車水馬龍,一派驚天動地、干勁沖天、豪情萬丈的建設場面。
在全縣總動員的情形下,當年我們學生也參加了南溪水庫建設的義務勞動,先是在小學階段,學校組織小學生去工地參觀,順便用小書包裝滿沙土帶到工地上;后到中學階段時,組織中學生們篩石挑土修路做義工。可以說這是福鼎全縣人民總動員進行建設的一個大工程,是凝聚著全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改造山河的精神與力量的一座歷史豐碑,最終歷經十年建設施工,于1984年8月全面竣工驗收并投入使用。從此,全縣人民在生產生活上初步擺脫了經常停電停水的窘況,保障了數(shù)萬畝基本農田的灌溉,增強了下游城關和沿河兩岸鄉(xiāng)村抵御洪澇災害的能力,為福鼎在八十年代初期實行改革開放,大力發(fā)展縣級工業(yè)經濟提供了強大動能,至今仍然是造福福鼎人民生產生活的聚寶盆。
南溪水庫工程歷時十多年的建設,實屬不易。十多年里,歷任的縣委、縣政府領導持續(xù)接力,嘔心瀝血,矢志不移;各級工程技術人員克服工作生活各種困難,精心設計和組織施工;百余管理干部十載經營,任勞任怨;全縣人民捐資獻糧、同心同德;上萬民工義務投勞、風餐宿露;庫區(qū)農民大局為重,告別故土田園,舉家遷移,重建家園。無數(shù)人為了這一大工程建設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青春、理想、財富和力量,創(chuàng)造出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有的甚至把自己寶貴的生命永遠地駐留在這青山綠水間。作為曾經的“小建設者”,我們對它有著深深的感情,而作為南溪水庫建設者的后代,我們對它又有著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懷念。面對著這碧凈清涼的優(yōu)質水源,我們自然而然地也會在心底里升騰起如母親般依賴的濃濃親情和保護愛護的責任之心。
站在這青翠的山谷里,看著高聳在兩山之間的南溪水庫的雙曲大壩,溢洪飛瀑,水聲隆隆,在向世人訴說著昨日的卓爾不凡和今日的蔚然壯觀,心中升起無限的崇敬之情,永遠銘記著前輩人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放眼遠眺,綠水悠悠的水面,猶如一塊碧玉鑲嵌在茫茫群山之中,輝映著人世間改造山河的璀璨光輝,也定將激勵和鞭策我們的后來者,繼續(xù)為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而不斷開拓前行。
來源:閩東日報
作者:陸糧
編輯:邱祖輝
審核:劉寧芬 林珺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