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 | 陳巧珠:春節(jié)登山沐豪情
攝影:宋經
新衣新鞋登新境,,攬山攬云攬智慧。新春伊始,,徹頭徹尾的新?。∨f年里的一切都化作新運開篇的酵母,,發(fā)酵出一路芬芳,,帶上節(jié)慶的歡愉,登上城南之山,,接五行之火,,過上紅紅火火的春節(jié),帶回望望的仁者之智,,望望的新年氣象,。
筆架山等你行書
小時候,我常常站在故鄉(xiāng)老屋大門的門檻上,,伸出雙臂緊緊抱著門邊,,抬頭仰望對面的筆架山。筆架山是我目力所及的終極。
每天清晨,,黑夜與白晝相互交替的微光,,映襯著絲絲縷縷的橙色,海面便鋪上一層溫柔的漣漪,,那漣漪激起我心底的波瀾,,一層一層蕩漾開來。一分一秒,,由暗至明,,那微光向四周蔓延。時間是世界上的永恒,,而旭日東升則是這個永恒的瞬間,,就在不經意中,金光迷離的剎那,,對面呈W字型的筆架山已將一輪火紅的太陽緩緩托起,,雖然流光溢彩轉眼成空,我依然被它所震憾,。
當我將心中的期待變成筆架山上一串串足跡時,,世界仿佛是一個轉經輪,梵音陣陣回蕩在心底,、在海之間,,在山之上,直抵云端,。
天空是山峰的胞宮,,山峰是天空的眷戀,空中點綴著幾朵白云,,那種純凈,,頓時將內心融化。
站在山顛,,似乎離天空很近,,伸出手就能觸摸到,。離心靈很近,,緊貼著最初的自己。俯瞰腳下的大地,,腳下的海,,看到了海與大地相連相貼,形成行云流水般的曲線,,如影相隨,,千里而去。
不知哪年哪月的山體運動中,這片土地于海域中奮力一挺,,成為三都島與外界的一道屏障,,劃開了喧囂與寧靜的界線。萬古洪荒,,她就這樣佇立于山與海中,,以亙古不變的姿態(tài),仰望云端,。
筆架山上的石頭,,純粹,無塵,,光滑的峭壁,,甚至懸掛著努力生長的草木,所有生命的肌理,,都指向天空,。女媧補天的傳說流芳千古,那些石頭從遠古洪荒的天空列隊,,魚貫而至,,只為赴一場山與海的約會。如今立于石上吟誦,,仍有回音不絕于耳,,那是石與天的遙遙呼應。
在天空與樹的此岸,,有風吹過,,一縷童年記憶的香樸面而來。我在筆架山肌膚上一寸一寸的漫游,,籠罩著空靈的氣息,,那氣息就隱沒在這喧囂之外。
筆架山,,也許在蕉城的文史資料中找不到她的一絲足跡,,似乎是一個微小而模糊的詞,可她緊緊粘貼在山的寧靜與大海波瀾壯闊里緘口不語,,卻又吟唱不息,。
“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边@是地藏十輪經中說的法性,說的也是山的佛性,。今天我是一個虔誠的行者,,懷著對大地的膜拜,,對山的敬畏,葡伏前行于筆架山,,聆聽大地萬物生長的吟唱,,感悟時間的密碼。
山上長著許多松樹,,也許它們這里已經生長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雖然低矮,,卻長得茂盛,,當初不知道是風兒還是鳥兒把種子遺落在這里,如今它們的根深深地扎入沙土里,,頑強地向上生長著,。這里草木與人心契合,草木潤性,,人心隨物情,,倚著這些樹,它孤單的,、瘦弱的身影讓我知道,,無論生命之源多貧瘠,生命之色依然老成一把蒼綠,,根深蒂固,,融于血脈。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你若問我這里的天空是什么樣子,,我會回答說:是飛鳥而過無痕的樣子。你若問我這里的云是什么樣子的,,我會回答說:是內心安祥的樣子,。
作者介紹
陳巧珠:福建省作協(xié)會員,寧德市作家協(xié)會秘書長,。
來源:陳巧珠
編輯:淑琴
審核:林翠慧 林珺
責任編輯:陳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