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張品曲:白沙崗記憶
沙,,白晶晶的,,如一粒粒粗鹽,在陽光下發(fā)著閃閃的光,。一腳踩上去,,腳底似裝上了小滑輪,一邁步就可能摔個嘴啃沙,,或仰天滑出丈把遠,。這就是當年被當?shù)厝朔Q為白沙崗山梁上一條約一公里長的陡峭山路。如今,,那路已無人涉足,,一條水泥硬化的村道從半山腰穿過,從此人們告別了那條陡峭,、使人經(jīng)?;故軅纳铰贰G安痪?,我從那里經(jīng)過,,當年那陡峭的山路已無蹤跡可尋,莽莽荒草和縱橫的灌木,、荊棘,,早已恢復(fù)了那里的植被。原來世事變遷,,天翻地覆,,似乎也就是瞬間的事。但在我記憶深處,,白沙崗那一段路的艱難仍是那么地清晰,。
說路,其實并沒有路,,那純粹是人們用腳步踏出來的一條山路,。引用一句名人的哲言:“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蹦敲?,那滿路的白沙從哪里來?富于想象的當?shù)厝嗽谠缒觊g就有一個流傳頗廣的傳說,,說是當年附近一座被稱為“石飯甑”的高山,,不知何年何月,山上出了個起兵造反的“啞巴帝”,,“啞巴帝”造反不成,,被官兵圍剿,,兵敗逃跑時把無法帶走的粗鹽灑在了離其不遠的那一條山崗,,白晶晶的沙由此而來。傳說天馬行空,,難免牽強附會,,但給白沙崗增添了些許神秘色彩,也常給當?shù)厝瞬栌囡埡笤鎏砹苏勝Y,。而在現(xiàn)實,,人們一看便知那是腳板踩脫地皮,裸露的石英石經(jīng)風(fēng)吹雨打日曬而風(fēng)化出來的沙土,。路陡難行,,理應(yīng)有人開出階梯來,以使腳板能夠踩得住吧,?然而沒有,,人們只是任由白沙被雨水沖刷著,白沙因此裸露,、游動,。
當年,這樣一條難行的路,,是我們這一帶幾個村子人們出入外地的重要通道,。村里出產(chǎn)的毛竹、春筍,、木材,、松脂、煙葉,、棕皮等山貨,,由村民們肩扛(挑)著,一路小跑著經(jīng)過白沙崗,,到達那個通了公路的名曰“九渡橋”的地方,,在那里把東西賤賣給供銷社收購站或其他什么收購點。那攤派給每家每戶的公糧,,也要一擔(dān)擔(dān)地挑著通過白沙崗送到“九渡橋”的糧庫里,,稍有質(zhì)量問題,,還有可能被拒收而往回挑的危險。而化肥,、農(nóng)藥和一些生活用品,,也是通過白沙崗一擔(dān)擔(dān)地挑回家來的。那年月,,山里人討一點生活,,靠的全是自己的腳力,路不平,,要靠腳去踏平,,腳力不行,寸步難行,!
路不管怎樣地難,,但負重前行是家常事。一天來回,,精疲力竭,,但是人們卻還能夠苦笑著說起經(jīng)過白沙崗時跌倒摔跤,然后又如何快速爬起身來,,拍一拍粘在衣褲甚至是嵌到皮肉里的白沙,,拾起擔(dān)子再頑強地繼續(xù)走路的無奈經(jīng)過。那個年月,,山里有人割松脂,,二哥也去割,有一次,,好不容易將幾個月努力割出來的幾擔(dān)松脂請人挑著去“九渡橋”的收購點,,經(jīng)白沙崗時,其中一人一腳滑倒,,一擔(dān)一百多斤的松脂就這樣倒扣在了白沙上,,二哥心疼得差一點哭出聲來。我第一次跟著大哥到白沙崗底下的村子走親戚,,走到白沙崗,,站著不敢動腳步,而他們幾個大人,,肩上壓著重擔(dān),,拄著挆杖,側(cè)著身子,,穩(wěn)穩(wěn)地就下了坡,。挑著擔(dān),還能如履平地般地上下陡坡,,這就是山里人的生存本領(lǐng),。如今,,有電視節(jié)目播放西部偏遠山區(qū)村民爬梯出山或回家的艱難,如果你曾走過白沙崗那樣的山路,,你就知道難行的路在山區(qū)其實到處都有,!負重前行,腳下再艱難,,也總能找到落腳的地方,,這是艱難生活逼出來的功夫。為此山里人嘴里常有一句“肩頭有擔(dān)腳有步,!”當年,,掙扎在生存一線的山里人,常這樣自我勉勵著一天天生活下去,。
然而,,白沙崗并非全是無奈和痛苦,,令人愉悅的是一群人在汗流浹背的疲勞中,,在半山坡一棵如巨傘般的柯樹下,大家把擔(dān)子扔在一邊,,取出草包里的中午飯來,,盡管那飯菜已經(jīng)冰涼,但大家還是狼吞虎咽地把飯菜塞進了肚里以補充能量,。大家邊吃邊談,,或是互相交換著一些菜來吃著,猶如一家人,,非常溫馨,。負重爬坡后,短暫的輕松,,就是一種幸福,,這種感覺,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人是不能體會的,。有一次,,我伸腿仰躺在鋪滿樹葉的地上,隔壁大叔笑著捏了捏我的小腿肚說“你這腿還在長大之中呢,,哪像我們的腿都定型了,!”說的是我那時人還小。然而,,我這“還在長大”的腿卻沒有什么力量,,挑著擔(dān)子爬山就是趕不上他們那“定型”的腿。有一次我實在是走不動了,,還是隔壁家一個堂哥在爬到山頂后折回來幫著我挑了一程,,他們可憐我這“讀書人”,,說“讀書人”沒有力氣是正常的。如今,,走在寬敞明亮的水泥村道上,,回憶起這些,頗有點“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
白沙崗,,是艱難歲月留給我的記憶。
來源:閩東日報
編輯:劉寧芬
審核:劉寧芬 林翠慧
責(zé)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