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城:新鄉(xiāng)賢把十九大精神講得有溫度
光明日報記者 李建斌 光明日報通訊員 袁泉
焦書文咋也沒想到,,他也能作為宣講團的一員,,給老百姓面對面講講自己對十九大精神的認識,。
1月25日,,作為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的鄉(xiāng)賢代表,,焦書文一大早就來到潞城鎮(zhèn)莊頭村,。這天是晉城市“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團”首發(fā)的日子,,莊頭村作為宣講首站的消息早就在四鄉(xiāng)八村傳開了,。“聽說除了講政策講精神,,還有文藝表演和志愿服務。”不少鄰村的百姓也早早趕到了莊頭村的村委小院里,。
宣講開始,,小院里板凳齊整、人頭攢動,,鄉(xiāng)親們冒著嚴寒頂著飄雪認真傾聽,。“咱老百姓常說:吃不窮、穿不窮,,計劃不到一輩子窮,,黨的十九大就是咱國家的大計劃。咱農(nóng)民也要眼觀天下,,才能知道怎樣能過上好日子,。”焦書文簡單的幾句話,引來村民們一片叫好聲,。大家伙兒說:“這才是用陵川話講陵川人聽得懂的事,。”
黨的根基在基層,怎樣才能把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搭配著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暖人心窩的志愿服務,還有現(xiàn)場發(fā)放的各類宣傳冊……多樣化的宣講方法生動化,、生活化地將黨的聲音鮮活地傳遞到基層百姓家。
新時代的宣講要講得有溫度,,更需要的其實是讓老百姓主動參與其中,。宣講團里像焦書文這樣的新鄉(xiāng)賢代表就是這片鄉(xiāng)土的精英,依靠他們的才能讓宣講成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平常事”,。除去接地氣的新鄉(xiāng)賢,,宣講團里少不了業(yè)務精通的理論專家。市委講師團的原志芳經(jīng)常給機關(guān)黨員干部講課,,但很少深入偏遠鄉(xiāng)村給老百姓們講解十九大精神,。
“給基層干部和群眾上課,,要講對他們實用的,照本宣科肯定不行,,那樣也不符合宣講團的初衷,。”原志芳說。為了讓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入得腦”,,講師團的理論專家們將十九大精神講得更加通俗易懂,。
“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讓我們看到了發(fā)展的希望,,增強了奔小康的干勁兒,,相信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一場學習下來,,村民王虎龍感受很深。
莊頭村地處偏遠,,為方便村民生活,,去年10月,村委小院里建起了理發(fā)室,、洗浴室等便民生活設(shè)施,,進一步擴大了莊頭村的輻射影響力,小小的村委院也因此成了鄰近村落最有人氣的地方,。為方便村民學習,,莊頭村在村委的二層辦公樓里,專門辟出一間辦公室,,成立了“新時代農(nóng)民講習所”,,不但配備了電腦、擴音器等宣講設(shè)備,,還擺滿了各類十九大精神宣傳冊,。“我們村里的講習所就是要讓更多的群眾能夠汲取新時代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shù),,成為理論和政策上的‘明白人’。”莊頭村第一書記楊志國說,。
“創(chuàng)新宣講方式的觸角力求直抵最基層,。”這是晉城市宣講十九大精神的主要路徑。此后,,宣講團還將通過流動宣講和固定宣講相結(jié)合的方式,,全力聚焦基層一線,到田間地頭,,到社區(qū)廣場,,到車間班組,,推動十九大精神進企業(yè)、進農(nóng)村,、進機關(guān),、進校園、進社區(qū),、進軍營,,確保無盲區(qū)、無死角,、全覆蓋,,徹底打通理論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29日 04版)
責任編輯: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