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變“拍客” 記錄新生活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農民變“拍客” 記錄新生活
——新疆精河農民用視頻展現(xiàn)文化追求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秦偉利
眼下正是新疆最寒冷的季節(jié),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托里鎮(zhèn)伊克呼都格村,,每逢雙休日,,村文化室都會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場面火熱,。每到這時,,總能看到一位中年婦女手拿一部DV機,拍個不停,,一會兒來個全景,,一會兒又是一個特寫,看架勢十分熟練,。
她叫劉麗麗,,伊克呼都格村的村民。說起她,,村里人沒有不夸的,。因為她既是村里黨的十九大宣講員,又是一名村里的“拍客”,。她拍攝的微電影遠近聞名,,村民們都喜歡。
說起“拍客”話題,,劉麗麗有些激動:“現(xiàn)在村里的新鮮事兒太多了,,村容建設越來越好,,‘訪惠聚’工作隊做了很多好事,村民每周都有文化活動,,冬閑不再閑,,我得把這些都拍攝下來,讓村民記住我們平時生活的樣子,。”
《愛的守護》微電影感動了村里人
劉麗麗是怎樣變身“拍客”的,?
這事兒還得從2014年說起。當時精河縣啟動了“一村一故事”農牧民微電影拍攝活動,,面向全縣農牧民征集自導,、自拍、自演的微電影作品,,挖掘身邊的民族團結典型故事,。
聽到這個消息,平日里愛琢磨的劉麗麗就把目光投向村里年過70的陳貴珍,。陳貴珍的丈夫因病癱瘓在床近30年,,陳貴珍不離不棄,村里人都十分佩服,。劉麗麗說:“選擇陳貴珍當我第一部微電影的主人公,,是因為她美好的心靈打動了我。”
決心一下,,劉麗麗走進了陳貴珍的生活,,拍她照顧丈夫的日常,拍她洗衣做飯,,拍她情緒不好流眼淚,,拍她出門撿瓶子補貼家用。最終,,這部名為《愛的守護》的微電影在縣電視臺工作人員的幫助指導下,,拍攝完成并參加了精河縣第一屆農牧民微電影大賽,成為最終入選的15部作品之一,。
當電影在村里放映時,,全村人都來觀看,很多人都被電影展現(xiàn)的細節(jié)感動了,,眼淚嘩嘩,。
劉麗麗說:“把農民熟悉的生活拍給農民看,雖然事情很平凡,,但真能打動人,,越是平常事身邊事,越能引發(fā)共鳴。”劉麗麗從此變“拍客”,,成為村里最忙碌的人,。精河縣也抓住這次機會,給這些農民“拍客”配發(fā)了DV機,,舉辦了微電影拍攝培訓班,,幫助這些農民用手中的DV機,記錄身邊人身邊事,,記錄新農村新生活,。
一部微電影拍攝了5個月
在精河縣大河沿鎮(zhèn)呼薩英鐵熱克村,,農民“拍客”董希金很有名,。
和劉麗麗一樣,他也是在精河縣“一村一故事”農牧民微電影拍攝活動的啟發(fā)下,,拿起了DV機,。
2015年,經(jīng)過一番認真思考,,董希金把鏡頭對準村里的種植大戶董成科,。為啥?董希金說:“過去常聽人說,,董成科經(jīng)常幫助村民買肥料,、資助貧困大學生。我就想,,如果把他拍出來是不是可以滿足村民的好奇心呢,?同時,拍出董成科的事,,也可以教育更多的鄉(xiāng)親,。”
決定一下,董希金馬上投入到拍攝中,。一開始,,拍攝并不順利。因為這位種植大戶不配合他的工作,。
看到董希金跟著自己拍個不停,,董成科說:“哎呀,拍我干啥呢,?”
“讓我們看看你咋幫助別人的嘛,,讓大家學習學習。”董希金固執(zhí)地對他說,。
那會兒正是農忙,,從4月份開始,董成科在田間地頭勞動,總是能看到董希金拿著DV機在地里忙碌,。忙活了近5個月,,當這部微電影展現(xiàn)在村民面前時,全村人都被董成科感動了,。
第一次拍攝即告成功,,董希金信心更足了。“打開DV機選好角度,,端穩(wěn)機器,,彎下腰慢慢地把鏡頭往前推,給人物一個大特寫,,這樣可以更好地交代人物特征和情緒,。”說起自己的拍攝經(jīng)驗,董希金總有說不完的話,。
董希金不是這個村里唯一會拍微電影的農民,。2015年,由呼薩英鐵熱克村村民拍攝的具備公共播放條件的微電影作品就有十幾部,。村民們的積極性很高,,2015年9月,精河縣農牧民微電影基地在呼薩英鐵熱克村掛牌成立,。
2015年8月,,為豐富當?shù)厝罕姷奈幕睿査晒抛灾沃輽C關事務管理局駐呼薩英鐵熱克村的“訪惠聚”工作隊花了30萬元,,在村里安置了一個LED大屏,,每天晚上給村民放電影。現(xiàn)在,,村民自己拍自己看,,每晚熱鬧非凡。
激發(fā)更多的農民傳遞正能量
精河縣八家戶農場七隊農民楊衛(wèi)東是一個有追求的人,,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農民要參與美麗新農村的建設,。說起自己最近忙碌的事,他笑著說:“正參與拍攝一部農民畫題材的微電影,。”
在農牧民微電影培訓班上,,楊衛(wèi)東聽老師講授拍攝微電影的技巧,還有拍攝者對作品主題思想的思考等,,興趣一下子激發(fā)出來,。他說:“現(xiàn)在農民的生活條件好了,平日里不能只種地,,還得有精神追求,。我把身邊值得拍攝的人物和題材拍出來,,不僅表達我的思想,還能激發(fā)更多的農民傳遞正能量,。”
幾年間,,楊衛(wèi)東陸續(xù)拍攝了十幾部微電影作品。民族團結,、助人為樂,、致富能手、文化能人……這些農村常見的事兒,,成了楊衛(wèi)東拍攝微電影的主要內容,。
最讓他高興的是,其中3部還得到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和精河縣的獎勵,。這3部微電影作品講述了3個故事——喜歡唱歌的農民登上各種舞臺,,不斷挑戰(zhàn)自己,最終成為一名文化能人,;身殘志堅的農民創(chuàng)業(yè)當老板,,開了3家中介公司;大學生辭去外地工作,,回家照顧重病老母親。
“我覺得自己正在成為美麗新農村建設的真正參與者,。我的作品倡導的都是正能量,,微電影里的故事可以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現(xiàn)在的楊衛(wèi)東很自信,。
據(jù)了解,,2014年至2016年,精河縣每年都舉辦農牧民微電影節(jié),,共在全縣展演了92部由農民拍客拍攝的微電影作品,,在贏得村民追捧的同時,也展現(xiàn)了新一代農民對文化的追求與自覺,。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18日 01版)
責任編輯:雀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