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協(xié)副主席黃格勝:美術交流傳達中國"善意"
“美術不是空中樓閣,,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它用自己獨特的語言記錄,、反映了歷史變遷,。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美術交流,可以傳達中國的善意,化解誤讀,。”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致公黨中央副主席黃格勝近日在南寧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自小在漓江邊長大的黃格勝早年因創(chuàng)作200米長卷《漓江百里圖》成名,,這幅作品的畫冊作為外交禮品被兩任美國總統(tǒng)收藏,。黃格勝告訴記者,為創(chuàng)作該幅作品,,他準備了3年,畫了上千幅寫生,,最終選擇采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具體與抽象相結合的畫風,并融入三峽,、泰山等山河氣勢,。
成名后的黃格勝相繼到美國、荷蘭等國家舉辦畫展,,并應邀在美國國會圖書館舉辦畫冊首發(fā)及學術演講會,,向世界展示中國畫魅力。
在黃格勝看來,,好的中國畫蘊藏著作者深厚的文學,、書法、歷史,、哲學,、政治、社會學功底,,彰顯著中國文化氣度,,是展示中華民族良好形象的“名片”。
為更好地培養(yǎng)國畫人才,,2002年,,時任廣西藝術學院院長的黃格勝成立新中國第一所以“中國畫”稱謂命名的二級學院——桂林中國畫學院,如今,,本著“正本清源,,弘揚國粹”的宗旨,學院培養(yǎng)的數(shù)千名弟子已遍布全球各地,。
今年69歲的黃格勝依然筆耕不輟,,只要無外事打擾,每天都要在畫室,、寫生基地忙碌,。在其最鐘情的柳州市融水元寶山,當?shù)剞r民早已把他當成自家人,以大哥,、伯父等相稱,。
“我骨子里認為自己是個農民,元寶山原始古樸的生態(tài),、巧秀的民居,,世界獨一無二,是我感情寄托和表現(xiàn)的地方,。”黃格勝說,,只有依靠大自然的啟示,并與當?shù)剞r民進行心靈的溝通,,才能彌補智慧的不足,,把風光變成自己的作品。
為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黃格勝時常早上七點便出門,,到野外寫生。高強度的付出讓他患上了嚴重的頭皮神經疼痛癥,。他坦言,,畫大畫對體力和和腦力都是極大的挑戰(zhàn),超過七十歲就不容易了,,希望還有能力的時候,,認真留下些作品。
今年,,黃格勝把近6年來創(chuàng)作的近200幅作品歸集,,在西安、濟南,、成都,、南京、北京,、重慶舉辦巡展,,受到廣泛關注。其中,,一幅以元寶山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長38米,、高2.4米的巨畫《壯錦》最吸引眼球。畫作由28張八尺宣紙拼接而成,,把山石,、梯田、坡地,、鼓樓,、風雨橋等特色元素融入筆端,,展現(xiàn)了廣西少數(shù)民族民居和山寨風光。
作為中國美術界的領軍人物和漓江畫派掌門人,,將畫派打造為知名國際藝術品牌是黃格勝的夢想,,他表示,美術是無國界的語言,,廣西與東盟地緣相近,、人文相通,漓江畫派應首先在以東盟為重點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交流合作中發(fā)揮作用,。
經過多年探索實踐,,漓江畫派逐漸形成以南方山水為創(chuàng)作主題的水墨畫家群、以“南方的風景”亞熱帶地域為創(chuàng)作主題的油畫家群和以北部灣風情為創(chuàng)作主題的水彩畫家群,。
在廣西官方支持下,,近年來,漓江畫派先后組織開展“馬來西亞·廣西文化舟——漓江畫派精品展”,、“漓江畫派絲綢之路行”等活動,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漓江畫派畫家也紛紛到柬埔寨,、泰國、韓國等地采風訪問,,與當?shù)厮囆g家交流切磋,,傳播中國水墨藝術,表達中國人民的善意,。
黃格勝說:“畫派要在國際上得到認可,,必須用好的作品說話。下一步,,漓江畫派首先要潛心創(chuàng)作,,讓作品更好地展現(xiàn)地方風情和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精髓;其次,,借助中國—東盟博覽會平臺,,推動廣西成為中國—東盟美術交流的橋梁與紐帶。”(中新社記者 林浩)
責任編輯: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