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市民 林秋玲
《面孔》第29期(20160727)
【人物】林秋玲
【年齡】34
【職業(yè)】金融保險業(yè)
【在寧德生活多久】出生到現(xiàn)在
【籍貫】寧德
【對寧德的印象】這個城市的變化,,拿個板凳坐下來,,說個三天三夜也是說不完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xiāng),,不管是繁華的大都市還是寧靜的鄉(xiāng)村,,自己的童年乃至自己生命中的許多歲月都是在故鄉(xiāng)度過,,本期《面孔》帶你去認識一位在故鄉(xiāng)寧德生活了34年的“擰德嫩”,,去看一看她的寧德記憶,,她就是本期《面孔》主人公——林秋玲,。
從出生到現(xiàn)在一直都在家鄉(xiāng)寧德,這34年來,,秋玲可以說是見到了寧德這座城市的變遷,。她說,小時候的寧德真的很小,,兩條腿都可以走完,,基本就是南門,,小東門,西門,,北門,,福山街(以前叫后尾街),最記得南門那條街,,小時候真的很臟,,一下雨都是污水,每次走路都要小心路過的自行車,,濺的滿腳都是污水,,后來這條街改造后變化最大了,路變好了,,也繁華起來了,,但是萬達廣場開業(yè)后,這里的商業(yè)氣息有點減退,,不過寧德老街依然不變的是每天在南門的小巷子都是人來人往,,在南門的小巷子里,每天早晨依然可以買到手工做的肉包,,饅頭,,豆腐花……
她印象很深的還有小東門,她說小時候小東門可以說是最繁華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老年人活動的廣場了,,變化最大,以前夏天一下雨,,小東門的老居民就遭殃了,河水總是漫到家里,,河道改造后,,小東門的居民就不再怕夏天下暴雨了。
至于東僑,,真的可以說是新建的一座“寧德城”,,所有的一切翻天覆地的變化,初中時候經(jīng)常到華僑農場的溜冰場溜冰,,現(xiàn)在只能留在記憶里了,,記得小時候在城東往東僑方向看到的都是農田,香蕉林,,甘蔗林……東僑建設開始后,,看到的都是高樓大廈,人們的生活也發(fā)生很大的變化,。
她說,,這個城市的變化真的說不完,,拿個板凳坐下來,說個三天三夜也是說不完的,,但是不論寧德的變化有多大,,她一直都喜歡,外地的朋友來了,,她總是帶著朋友們到寧德的各個大街小巷,,帶朋友們吃寧德地道的美食,所以朋友們經(jīng)常叫她“寧德生活114”,。
正如秋玲說的那樣,,寧德這個城市的30多年來的變化太大太大,說個三天三夜也是說不完的,,唯一不會變化的是她對這座城市的感情,,這是她的家鄉(xiāng),她是超級喜歡這座城市,。她喜歡現(xiàn)在在寧德的生活,,體健康,工作,,生活,,都不錯,家里有個可愛的女兒,,每天家里都是不停歡聲笑語,。每一年都帶孩子去周邊的城市旅游,每個月都會到周邊的鄉(xiāng)鎮(zhèn)游玩,,每個星期都會和閨蜜朋友們找個咖啡屋小坐一下,。她說:“總之,目前很幸福,。知足常樂嘛,!超級喜歡自己現(xiàn)在這樣的生活,家庭工作兩不誤,,即是寶媽也是文青,。”
在2016年上半年,秋玲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5月份的時候和朋友們在韓國濟州島半自由行玩了6天,,自己當了朋友們導游,。2016年還有半年,最想完成的事情是抽個時間帶家里人去一次遠途旅游,,比如說內蒙草原,。
秋玲做保險行業(yè)已經(jīng)快12年了,這份工作很辛苦,,需要付出很多的,,剛開始很多人不認可,,但是她一直都堅持了下來,慢慢用自己的努力去讓家人和朋友同事認可,。她說,,每一次幫助客戶從公司獲得保險理賠時候,她都覺得她的幸苦付出值得,,以后要做的更好,。
做保險行業(yè)這么多年,她漸漸愛上了這個行業(yè),,她最大的夢想是讓身邊的人都能認識和了解保險,,并且擁有足夠的家庭保障。每天手機微信里都收很多關于輕松籌的內容,,有時候還是身邊親朋好友的家人,,每次看到,心里都不是滋味,。她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客戶在遇到可以獲得理賠的時候,,能獲得理賠,為他們家庭減輕負擔,。
成就感對于她來說,,就是每一天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她對自己的生活要求不是很高,,就是把自己做好就可以了,。她覺得做過的最瘋狂的事情應該就是通宵不睡覺,在海邊等日出,。
秋玲說自己是一個性格樂觀開朗的人,,和身邊的人和平相處。平時喜歡運動,,看書,,旅游,下廚,,有空時候也會練字,,畫畫,,剪紙,,做手工,總之,,生活多姿多彩,,把工作做好,把生活過好,!
生于寧德,,長于寧德,,對于寧德,秋玲是有說不完的感情,,她特別希望能成立一個寧德話方言的群體,,讓年輕人和孩子們多說寧德方言,現(xiàn)在會說方言的孩子越來越少了,。好了,,這就是《面孔》一位在寧德生活了34年,朋友眼中“寧德生活114”——林秋玲的故事,。下期《面孔》又將帶你認識怎樣的面孔,?拭目以待吧。
想第一時間看到《面孔》新內容,?關注我們的新公眾號:寧德24小時,!
責任編輯:吳圣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