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詩壇之冠:謝翱
謝翱:字皋羽,,號晞髪子,又號宋累,。生于南宋淳祐九年(1249年),,福建路福安縣樟南坂(今屬福安市)人,后徙浦城,。南宋著名愛國志士,,又被譽為“宋末詩壇之冠”。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謝翱赴臨安(今杭州)考進士,,未舉。不久,,作《宋祖鐃歌鼓吹曲》十二篇,、《宋騎吹曲》十篇,被太常寺采作朝廷樂曲,。元代詩評家吳萊贊其詩“文句炫煌,,音韻雄壯”,可與唐代柳宗元的詩歌相媲美,。隨后謝翱離家到漳州,、泉州一帶游歷。
景炎元年(1276年)正月,,元兵陷臨安,。五月,宋端宗在福州即位,,丞相文天祥改任樞密使同都督諸路兵馬,,傳檄各州郡舉兵勤王,七月至南劍州(今南平市)聚兵,。謝翱捐出全部家產(chǎn),,并招募鄉(xiāng)兵數(shù)百人投奔天祥,被署為諮議參軍,。翌年,,元軍由浙入閩,謝翱跟隨天祥抗擊元軍,,轉(zhuǎn)戰(zhàn)于龍巖,、廣東梅縣,、江西會昌等地。文天祥兵敗撤退,,倉猝間與謝翱在贛州章水上握別,。分手時,文天祥解下所佩端硯相贈,。元軍占領(lǐng)江西,,謝翱遂潛回寓居地浦城。
祥興元年(1278年),,在家務農(nóng)的謝翱不堪元人壓迫,,復輾轉(zhuǎn)流離入浙江。三年后他獲悉文天祥被害于燕京柴市,,悲不能禁,,常獨自一人行游于浙水東,每遇與文天祥相別時類似的景物,,便徘徊顧盼,,失聲痛哭。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謝翱登嚴子陵釣臺,,設(shè)文天祥牌位于荒亭隅,以鐵如意擊石,,歌招魂之詞曰:“魂朝往兮何極,,暮歸來兮關(guān)水黑,化為朱鳥兮有咮焉食,。”亡國之痛溢于言表,,令人凄愴。同時,,他寫下著名的《登西臺慟哭記》,。這篇散文和寫于同一時期的《哭所知》、《西臺哭所思》,、《哭廣信謝公》等詩,,都是哀悼故國和亡友的泣血吞聲之作。
在浙期間,,他隱居山林間,時常探幽攬勝,,寫下游錄,。他與南宋遺民詩人交游,成立“汐社”,,與主持“江源講經(jīng)社”的詩人方鳳,、吳思齊及當時著名文人吳謙,、鄧牧等人過從甚密,始終筆耕不輟,,寫下大量緬懷故國和文天祥的詩文,。元人對謝翱追緝甚緊,他對宋室一本初衷,,常以詩明志,。
元貞元年(1295年),謝翱寓居杭州西湖,,因肺疾復發(fā),,客死他鄉(xiāng)。其友方鳳,、吳思齊等人遵其囑,,將他葬于嚴子陵釣臺南,并在墓前修建許劍亭,。謝翱是宋末著名的文學家,,詩、文,、詞俱工,,而詩的成就尤為突出。
謝翱生前著書殆百卷,,有《晞髪集》十卷,、《晞髪遺集》二卷、《晞髪遺集補》一卷及《天地間集》,、《登西臺慟哭記》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