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物】最美新聞工作者王志凌:為閩東振興鼓與呼
王志凌參加省三月三畬歌會采訪
寧德網(wǎng)消息(寧德晚報記者 周曉京)1999年從事新聞采編工作至今,王志凌已在新聞戰(zhàn)線工作近20個年頭。從業(yè)至今,,他始終堅持深入一線,、深入基層,多年來承擔并出色完成大量“急,、難、重”采寫任務,體現(xiàn)了較強的業(yè)務能力和扎實的工作作風,,發(fā)揮骨干作用,受到報社及上級領(lǐng)導的充分肯定,。工作以來,,先后有70多件新聞作品在國家、省,、市級新聞評選活動中獲獎,。他用新聞人特有的激情與奉獻精神,展現(xiàn)出新時代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的風采,。
勤懇務實增素養(yǎng)
“學無止境,,只有豐富自己,才能感知世界,。”這是王志凌的一句座右銘,。從事新聞行業(yè)以來,王志凌將學習,、積淀貫穿于工作生活中,。
王志凌在工作中
“作為一名黨報記者,,他注重思想理論修養(yǎng),認真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以正確的理論武裝自己,、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自覺在政治上,、思想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地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自覺當好黨和人民的喉舌,,用自己手中的筆謳歌改革開放的成就,,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這是報社領(lǐng)導和上級部門對他工作的評價與充分肯定,。工作實踐中,,他始終以服務大局、服務發(fā)展為工作宗旨,,注重調(diào)查研究,,宣傳報道杜絕假、大,、空,,以謙虛謹慎、平等待人的良好職業(yè)道德和形象,,從事新聞采寫實踐,,從未出現(xiàn)過失實報道,絕不以職業(yè)謀私利,,給采訪過的部門,、單位和個人留下良好印象。
在提升政治理論素質(zhì)的同時,,他還認真鉆研專業(yè)知識,,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在他辦公室里,,還精心收集,、制作了《新聞作品剪貼本》《言論作品剪貼本》《新聞好標題記錄本》等20多本冊子,從中不斷汲取新聞養(yǎng)分,,提高業(yè)務能力,。
恪盡職守創(chuàng)佳績
“新聞是跑出來的。”王志凌總是這樣說,。工作中,,他始終奉行著這一新聞從業(yè)人員的基本準則,深入一線,、深入基層,,貼近群眾,、貼近生活,以記者所特有的新聞職業(yè)敏感性,,不斷去挖掘客觀事物的新聞價值,,去捕捉豐富多彩社會生活中的真、善,、美,,謳歌改革開放的新成就,抓住體現(xiàn)新時代風貌的新人,、新事,、新經(jīng)驗,采寫出一批有深度有份量的報道,。
王志凌近照,。 記者 周曉京 /圖
2008年7月,,在經(jīng)過基層福安報社,、福安市委報道組歷練后,他調(diào)入閩東日報社工作,,在閩東新聞園地里播撒耕耘,。懷著一份對黨的新聞事業(yè)的無限熱忱,他揮灑青春和激情,,從一個新聞“門外漢”成長為一個能熟練駕馭新聞采寫工作的報社首席記者,。
“每年的臺風,他幾乎都在現(xiàn)場,,深入群眾一線采訪報道,。”他的同事陳薇告訴記者。有一年臺風來臨,,他整整兩天沒有回家,。當時,他在底下縣城駐扎留守,。由于臺風導致全城停電,,無法用電腦打字。他就直接用筆寫,,然后通過電話打回報社編輯部,,一個字一個字地念,經(jīng)過兩個多小時才將稿子發(fā)回,。直到午夜時分,,他才忙完,回到辦公室,,就在椅子上將就躺一躺,。次日清晨,,早早地又出發(fā)去現(xiàn)場查看災情。
王志凌在日常工作中
“有一年臺風在我市正面登陸,,現(xiàn)在想來還是后怕不已,。”他說,當時到霞浦縣的三沙,、沙江等地的村群眾轉(zhuǎn)移安置點,。當天采訪完已經(jīng)是晚上7時許,風刮得呼呼響,。“回程時發(fā)現(xiàn)路上沿海的防護林倒了一大片,。”王志凌想起依然有些后怕,“如果回程時,,運氣不好就可能被壓到”,。
但怕歸怕,他卻沒有退縮過,。去年的臺風“瑪利亞”正面逼近我市,,他搭乘有關(guān)部門的沖鋒舟進出,船槳被養(yǎng)殖海帶繩子纏住,,他們在風雨中全身濕透……
像這樣的體驗式采訪,,王志凌參與很多:與電力部門巡線,在荒山野嶺走,,路上茅草一人多高,;凌晨跟隨畜牧管理部門去抓私宰;連夜趕赴災害現(xiàn)場調(diào)查采訪等等,。
王志凌印象最深的是采寫連家船民的新聞,。連家船民是過去閩東特殊的貧困群體,一家祖孫三代都在同一艘船上生活,,有的家庭有十多個子女,,生活異常艱辛。對此,,他做了長期跟蹤,,并采寫了不少稿件。
有一年,,他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一個亮點:他們的生活,、生育觀念悄然發(fā)生了改變。于是,,他從優(yōu)生優(yōu)育的角度,,以連家船民思想觀念變化的故事為線索和題材,體現(xiàn)黨建引領(lǐng)作用,,寫了《海上“超生游擊隊”的嬗變》的長篇通訊,。該稿獲得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這是寧德市至今的第三件獲得“中國新聞獎”的作品;此外,,該稿還被評為福建新聞獎二等獎,、中國人口新聞特別獎等。
王志凌在采訪閩東老六團革命烈士故事
在閩東日報社工作中,,他每月均超額保質(zhì)完成當月工作任務,,月月有重頭稿件、年年有獲獎精品,。據(jù)統(tǒng)計,,近年來,他共有70多篇新聞作品在國家,、省,、市各類新聞作品評選活動中獲獎。其中,,獲中國新聞界最高獎項———“中國新聞獎”三等獎1件,,獲人口新聞獎、綜治好新聞等國家級專項類新聞獎3件,;獲中國地市報新聞獎8件,;獲福建新聞獎7件,;獲省政協(xié)好新聞,、綜治好新聞等省級專項新聞獎14件,獲寧德新聞獎17件,;此外,,獲寧德市級各類專項新聞獎18件。他個人還兩次榮獲“寧德市抗災救災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個人”稱號,,被評為“寧德市十佳青年新聞工作者”,;榮獲“福建日報十佳通訊員”“福建日報十佳攝影通訊員”稱號等。
以身作則傳幫帶
作為報社記者部副主任和首席記者,,他還在新聞題材的寫作,、新聞素材的積累挖掘、新聞標題的制作等方面,,積極發(fā)揮傳,、幫、帶作用,,與年輕記者一起磨礪成長,。
他們經(jīng)常一起下鄉(xiāng),一起找題材,,稿子出來后,,與他們一起探討思路,,細致地挖掘。
王志凌在柘榮太子參田間采訪
“他平時沒有主任的架子,,我們平時都叫他名字,,跟朋友一樣平等交流。”他的同事如此評價他,。
他出手快,,做事有激情,以前通訊稿一天兩三條是常事,。盡管擔任記者部副主任,,他還是保持一貫的工作作風和效率。每月還是經(jīng)常出差,,還是承擔著重大事件新聞采訪任務,,每月都有寫大稿、重稿,、好稿,。
他的工作風格和行動本身就是對年輕記者很好的示范。
有一次出差,,到福安采訪“廉村說廉”活動,,時間緊任務重。當時,,他正準備趁元旦假期在家照顧生病的老母親,,臨時遇到采訪任務,他只能“急中生智”,,將老媽一起帶去,。
當天上午到達活動現(xiàn)場后,他讓老媽坐在一旁休息,,然后自己投入緊張采訪之中,。下午,活動結(jié)束后,,他又連著“趕場”,,到福安賽岐鎮(zhèn)采訪當?shù)貞c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迎新文藝晚會。等忙完回到家里,,已經(jīng)是晚上9時許,,而后繼續(xù)趕稿。第二天,,兩條新聞就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不過,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亟待提升。如跑得多,、想得少,,在新聞理論的沉淀、思考,、總結(jié),、提煉上做得不夠,不能很好地以理論指導實踐,。對年輕記者的‘傳幫帶’等,,也需不斷改進和加強。此外,,目前孩子才一歲,,家里人對我工作給予極大支持和付出,讓我很愧疚,。”面對采訪,,王志凌說道:“在今后工作中,我將一如既往地在新聞采寫實踐中學習提升,、磨礪成長,,不負組織寄予的重望與厚愛。”
責任編輯:鄭力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