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重走習總書記當年路,,筆耕河北扶貧好故事
寧德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郭城)歷時5天,,兵分兩路,總行程3200多公里,,穿越5市5縣16村,,一支年輕而充滿朝氣的新聞采訪團60余人,帶著“習總書記到過的村莊,,3年后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扶貧對象待遇是否被差別化?更多貧困村有無脫貧致富,?”等問題,,沿著崎嶇蜿蜒的山路,尋訪田野鄉(xiāng)村,,深入田間地頭,,眼看、耳聽,、筆記……近距離感受“脫貧攻堅”給太行山深處帶來的變化,。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考察扶貧工作,。這是12月30日,習近平來到地處深山的龍泉關鎮(zhèn)駱駝灣村,,走進困難群眾唐宗秀(右)家慰問看望,。(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影)
2012年12月29日,習總書記首次基層考察,,就冒著嚴寒前往河北省國家級貧困縣阜平縣,。
在阜平縣,習總書記最關心的就是如何讓貧困群眾真實富起來,他在群眾家里脫鞋上炕盤腿而坐,,在困難群眾家里吃窩頭,,在風雪地里與群眾手挽手行走,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如今,,三年多過去了,貧困山區(qū)發(fā)生了哪些變化,?4月下旬,,治國理政河北新實踐——全國網絡媒體“走轉改”集體采訪活動在阜平正式啟動,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河北省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河北省扶貧開發(fā)辦公室承辦,45家中央新聞網站,、地方新聞網站,、商業(yè)門戶網站和部分新媒體的編輯記者齊聚河北,走進深山傾聽村民“日子越過越好”的故事,。
2016年4月25日,,治國理政河北新實踐——全國網絡媒體“走轉改”集體采訪活動在阜平正式啟動,。(南方網記者 王瑭琳 攝影)
經過3年多的“脫貧攻堅”,窮山溝“鬧出了大動靜”,。在阜平,,當年的貧困村,如今已令人刮目相看——住房,、醫(yī)療,、生活都有了顯著提升;在易縣,,漫山遍野的果樹長得郁郁蔥蔥,,“產業(yè)扶貧+合作社”獨辟出了一條“精準扶貧”蹊徑;在淶水,,旅游扶貧成了坐擁錦繡山水農民脫貧的“法寶”,,80后夫妻坦然面對百萬創(chuàng)業(yè)貸款的背后是發(fā)家致富的信心滿滿。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關鍵看貧困老鄉(xiāng)能不能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也是底線目標,。
2016年河北將“攻脫貧”作為主要任務之一,,目的就是要河北地區(qū)310萬貧困人口實現(xiàn)“全面小康”。
筆尖有溫度,,網絡生共鳴
待停下腳步,,夜深人靜時,一個個方塊字,,由心而生,,從筆尖流出躍入紙上。
面對一篇篇“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文章,網友們熱議起來,。黑龍江綏化網友“溫暖人心”說:做人民心想的事,,謀人民所思的愿,人民擁護習主席,。甘肅蘭州網友“柚子黃要強心臟”留言:大家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使,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一定要想方設法盡快讓鄉(xiāng)親們過上好日子。
據中央網信辦初步統(tǒng)計,,截止5月5日,,這次網絡媒體“走轉改”的新聞報道共發(fā)布圖文、視頻,、H5,、VR等原創(chuàng)作品168篇,開設專題專欄34個,,形成相關網絡資訊144萬條,。
期中,新浪網總點擊量835萬次,,評論1.1萬,;網易總點擊量600多萬,跟帖1.2萬,;“今日頭條”累計推薦量超過750萬,,閱讀量達68萬……一時間,精準扶貧的好消息,、好故事,,成為無數(shù)網民的“頭條”,。大家紛紛為河北治國理政新實踐、新成果“點贊”,?;顒又黜撁鍼C端和移動端瀏覽量近1.5億次。
其中,,《習近平再赴老區(qū) 這個地方卻鬧出了“大動靜”》,、《再看這三年 習近平曾在太行深處找到的真貧》、《總書記來過的阜平農村現(xiàn)在是啥樣》等文章閱讀量都已超過20萬,。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如今,,柏油路早已連接到駝灣村村口,農產品不愁沒銷路,。村民們說:“感謝習總書記,,感謝黨和政府,這黝黑的柏油路不就是康莊大道么,!”(央視網記者 郭城 攝影)
責任編輯:smq